关于“社交进化”这一议题,元宇宙似乎给了我们新的答案。
智能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升级下,未来的元宇宙社交充满想象空间。
自2021年Facebook更名Meta,元宇宙概念在商业领域和资本市场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狂欢。
元宇宙将带来哪些颠覆传统社交互动方式的全新体验?
技术飞速迭代下,社交赛道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可能性?
作为元宇宙落地的重要场景,社交是下一个投资风口吗?
直播回放
本期沙龙问答摘要
01元宇宙的社交体系是怎样的?最核心的要素或者门槛是什么?
刘志强:元宇宙里的社交,一是低延时同步,二是更沉浸,将体验感提升到很高的档次。
元宇宙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且清晰的定义,各种说法都有。我们研究总结下来,认为大家有共识的元宇宙的特点是这四个:
第一个,元宇宙会给用户提供更沉浸、更实时、同步的体验,更多是从移动端的2D到3D,以及从手机端到VR、AR这些可穿戴设备;
第二个,元宇宙里面的内容生态应该是平台和用户共建的;
第三个,用户在平台生产的内容、数据和资产应该属于用户本身,不应该因为平台某一天关掉了,数据就丢失了,这个是Web3.0里面提到比较多的;
第四个,元宇宙里面应该有一套比较完备的经济体系。这可能是用户能在元宇宙里有一份可观收入,或是能够取代用户在现实物理世界里的工作。比如在某些海外Web3.0元宇宙平台上,一些品牌、公司在元宇宙里买入一块地皮后,需要搭建筑、做装修,这样就衍生出一个职业——元宇宙里的装修队。
基于对元宇宙四个特点的认知,我们公司分了两个大方向。一个往沉浸式体验去做,比如2D到3D、手机端以外的VR/AR设备,同时关注可穿戴设备的进展;另外一个方向是Web3.0,有关用户数据和资产,怎么把用户数据回归到用户本身,带给创作者更多收益。
不管陌生人社交还是偏创作者和内容消费者的社交,用户最底层的社交诉求没有任何变化。往元宇宙里靠的话,社交更多偏向体验层面的不同。
元宇宙里的社交,一是低延时同步,二是更沉浸,场景搭建更完美地还原了线上3D空间,将体验感提升到很高的档次。这至少需要团队具备从2D转向3D的开发、研发能力,当然大前提是必须对用户底层社交需求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场景式的升级。另外就是偏经济体系层面的,包括利益分配这方面,元宇宙社交和传统社交有些不同。
02“虚拟化”热潮推动各类产品创新,这将为互联网社交带来哪些变革?
骆轶航:2020年之后,一些比较大的变化在发生,可能与巨头介入有关。
元宇宙这个词,在2020年开始逐渐被大家频繁提起。2021年,我们看到很多巨头和头部公司在这一块做了非常明确的动作和深度实践。
但是时间往前倒的话,2015年、2016年是VR/AR创业的第一波热潮,包括了VR头盔,VR环境中的游戏或是版权内容等,但那时候社交和VR的结合还比较少。
2020年之后,一些比较大的变化在发生,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可能跟巨头的介入有很大关系。从国内角度看,现在非常大的一种可能,是字节跳动和腾讯仍然会成为元宇宙领域两个针锋相对的玩家,延续他们在上一个时代的竞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事太乏味了。
Web3.0的理念如何介入到元宇宙环境当中,我觉得这是特别有价值的问题,用户身份、资产等可能在另一个世界产生新的价值。
Facebook过去15年的成功,很大程度建立在它对用户数据和社交关系链的把握。它把所有用户数据视为自己的资产,用这些资产再去卖广告。而当用户的数据和资产属于本人,用户就可以延展出很多价值,这挑战了Facebook赖以生存的底线和基础。
接下来,我反而觉得有很多新玩家介入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巨头很难把用户的数据和资产交还给用户。
03不同体量的玩家入局元宇宙,在玩法上有什么不同?
刘志强:巨头和中小玩家可能有两种不同思路。
元宇宙领域大的玩家比如Meta,目的是做一个全球化平台,就像《头号玩家》里面只有一个元宇宙。他们可能会在整个硬件、开发者生态和上层应用上,全面去做布局。
但是我们不属于Meta这种大型公司,我们的思路是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在不同场景下去做一个比较垂直的社交需求,然后再去拓宽整个边界。这可能是我们认为的两种不同思路。
04从引擎的底层来看,相比传统社交APP,元宇宙社交APP对技术的要求是什么?
王秦州:元宇宙社交底层技术需要能支撑大规模的用户,并且持续体验,这样个人身处其中才有存在感。
元宇宙的底层相对来讲是基于虚拟世界进行创作开发的,Cocos要做基建式的东西,相当于我们在给想走这条路的人准备一条马路。
其实从Cocos要做的引擎底层来看,社交元宇宙平台需要提供的无非是实时渲染还有3D。交互一定要有空间感知的体验,元宇宙社交底层技术需要能支撑大规模的用户,并且持续体验,这样个人身处其中才有存在感。这里面涉及到数字人、虚拟场景、大地图生成工具,另外还有服务器架构、AI能力、通信框架等元宇宙所需的一切相关基础设施。当然这些功能不是我们的引擎全部承担,我们是做一个整合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元宇宙非常需要UGC内容,需要鼓励内容创作者自己创建虚拟世界以及互动。举个例子,Meta之前对外放出了一个VR场景,支持用户以建造者的身份进入虚拟空间,相当于大家一起探索未知的元宇宙虚拟世界。
05除了底层技术,在产品设计环节有没有什么方式,能让用户获得更强的沉浸感?
刘志强:除了技术层面以外,行业内需要一套统一的标准,比如虚拟世界里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快速复用。
如果能把流程标准化,开发者积累的这些形象素材越多,可能对整个生态来说就会更便捷搭建他们所需要的形象和场景。
更沉浸的体验,我们的思路是还原线下场景,把它3D化。我们做的更多是偏陌生人的互动、娱乐、社交,目前在2D的场景,都是基于KTV K歌和影院的场景。如果是想还原线下用户实际场景需要,就要把线下场景尽量在线上做得足够逼真。
06社交平台从哪些方面去满足Z世代的使用体验?年轻人需求的变化对元宇宙社交有哪些影响?
刘志强:社交的本质诉求和需求没有变化,但Z世代更多强调圈层文化,“我和你是不是同一类人”。
每个时代都有专属于这个时代的社交产品。社交的本质诉求和需求是没有变化的,但Z世代更多强调圈层文化,“我和你是不是同一类人”。比如我们都喜欢滑板或者都喜欢剧本杀,就很容易成为好友,圈层文化是非常明显的。
具体到所谓的元宇宙,从2D到3D也是一样的。在元宇宙里面是不是能够构建出适用于不同圈层用户的特定场景,比如二次元的场景就应该和嘻哈隔离开,把它做成每个圈层用户的一个个小岛。文化有时候不要太共通,这样才能体现出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同时尽量避免不同圈层的文化冲突,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点。
07Web3.0会带来怎样的社交体验?Web2.5又是怎么定义的?
骆轶航:Web3.0是把用户的数据和资产放到链上保存的工具。
Web3.0本身不是沉浸式工具,它是保护用户权益、用户隐私、用户数据安全、用户资产安全的一个工具。这里面包括信用体系、征信体系,它可以看作是基础设施。大家在虚拟场景里积累的价值和资产,要靠这套凭证予以保护和释放更大价值。
元宇宙、社交元宇宙跟Web3.0是可以分开的,后者能够更好地保护前者,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刘志强:对于Web3.0来说,所有的规则一开始就是透明且不能篡改的,会永远存在下去。
VR/AR等是偏体验层面,让用户体验更沉浸、更同步、更实时,而Web3.0是偏用户的数据和资产层面,它不是一个维度。
Web3.0更多是提供用户的数据能不能归用户所有,创作者的收益能不能更公开透明化,不受平台所要挟。比如平台说今天给你50%的分成,明天就可以给你30%,对用户来说是受制于平台的。
对于Web3.0来说,所有的规则一开始就是透明且不能篡改的,会永远存在下去。如果是Web3.0+场景的话,它就可能是一个元宇宙了,单说Web3.0更多是偏底层的一套机制。
08所谓“毫无束缚的社交”,从技术层面来看还要多久才能实现?
王秦州: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单个技术发展,整合技术的发展应该还需要几十年。
没有任何拘束的场景,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实现。比如全球卖得最好的VR设备,也还是有问题,比如说重量、续航、性能,这些都限制了“毫无束缚的社交”。
在我的设想里,想要改善视觉、听觉、触觉,用户进入虚拟世界,可能需要一个步行的万向轮,或者身上缠绕一个设备。
刘志强:短期达不到,但是长期还是需要有信心的。
这个事情不应该放在一两年来看,我们认为可能需要放在10年或20年这样一个维度来看。
20年前,我们也想不到今天可以有直播。但是经过20年发展,整个基础设施和设备有了质的提升。所以短期虽然达不到,但长期来看还是需要有信心的。
09元宇宙风口下,元宇宙社交APP还有哪些机会?
骆轶航:现在我们在比较早期的阶段,接下来可以先看看数字人怎么演变。
元宇宙、AI和硬科技是相关的。现在投资人投硬科技、Web3.0、数字人,基本上就是这些。
对于未来场景,我们分阶段去看。现在是重头盔、重设备的阶段,接下来可能是轻量级设备的阶段,未来可能是全息的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比如数字人,现在更多是工具,比如跟AI结合在一起,跟语音处理结合在一起,做智能客服等,未来也可能变成一种社交形态。我甚至看到过用虚拟人虚拟导览去做一些关于党建的工作,我认为这非常酷。
10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二元对立,元宇宙的到来会加剧冲突吗?
刘志强:我个人认为不一定会形成冲突。
用户是有线下社交需求的,比如说在线下和好友见面,玩剧本杀或者看电影等等。而线上来看,虽然现在还没到所谓元宇宙时代,但是Z世代们也喜欢玩王者、吃鸡,喜欢线上交友。
王秦州:我认为元宇宙的问题是一个如何引导和使用的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虚拟人是超写实虚拟人,更偏向真人。国内有一些厂商或者国外的引擎厂商也实现了超写实虚拟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虚拟人有这么强的需求,可能很多人就喜欢二次元的虚拟人,甚至是一些比较卡通的、或者是所谓的IP产品。
11有观点认为Meta在海外一家独大,国内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级元宇宙社交产品吗?
刘志强:一些中小公司,只能在大平台上搭建自己的场景,或者是成为这个生态里的一部分。
我认为元宇宙平台有可能比现在的社交平台还要卷。现在我们的社交平台有微信、微博、知乎、小红书、B站等,但是元宇宙需要结合VR,最后可能只有一两家比较大的平台。其他一些中小公司,只能在大平台上搭建自己的场景,或者是成为这个生态里的一部分。
骆轶航:我期待在全球看到Meta跟字节有一仗,在国内看到腾讯跟字节有一仗。
我认为无论是字节、Meta,都早晚会意识到,把所有人放在一个宇宙里面,是一件特别糟糕的事情。所以可能会有各种各样小的宇宙建立起来,这是一条路。另一条路,就是大家说的Web3.0和社交元宇宙的结合,可能会诞生一些新的东西。
12畅想一下在虚拟元宇宙世界,人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
骆轶航:我们希望能够在另外一个虚拟世界中,找到更好的自我和完善自我。
王秦州:我们更希望能够实现更多的场景应用,让用户通过技术来实现沉浸感,让更多人体验到纯粹的元宇宙。
刘志强:我们当前阶段做社交元宇宙的出发点,是为了给不同用户提供更沉浸、更实时同步的社交体验。和Web3.0结合的话,我认为也会有很多新事物出现,像用户数据、创作者经济、利益分配等,这是我们长期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