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马化腾是谁大家都知道,但马明哲很多人就不认识了,不过,不认识没关系,可别小瞧他,成长于文革,当过工人,白手起家,缔造了一个5. 77 万亿的金融帝国。
在金融方面,如果大家要合伙做生意,肯定会第一个找他,因为他不仅手握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全牌照,还拥有全球最专业的管理团队,最主要的是,他个人也是金融行业的专家。
马明哲的一生充满传奇,褒贬不一,话说回来,哪一个成功的人物没有争议?今天创哥就带大家看一看他的创业经历。
初生牛犊不怕虎
用“意见”换来平安保险
马明哲出生于 1955 年,父亲是军人,不幸早逝,母亲是归侨,曾被打成特务,直到 1981 年才平反。他的成长经历有着浓厚的时代印记,生于抗美援朝,长在自然灾害,读书时正值文革。
这样一个时代练就了马明哲坚强的性格,小时候调皮,母亲责备他,就算被冤枉,也从不掉眼泪。
18 岁高中毕业后,马明哲下乡当知青,学会了两件事,抽水烟和开拖拉机。回城后,他先被分配到阳春市八甲水电站,后被调到深圳蛇口,从劳动人事处做到社保公司的经理助理。
有次工业区要开会,经理请假正好不在,马明哲就代替经理去开会,当时的工业区负责人袁庚曾说过一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马明哲就不断积极发言,袁庚有点不高兴,马明哲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说:“袁董,你不是说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吗?对与不对,最终你来决定。”
当时蛇口经常发生工伤事故,马明哲就建议成立一支基金作保障,袁庚认可了这个建议,让马明哲来做。从此以后,袁庚就记住了马明哲这个人,后来再开会,袁庚指定马明哲和现在的华润董事长傅育宁来参加。
后来,马明哲才搞明白,工伤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要做的话需要申请牌照。于是, 1986 年,把所有问题都搞明白的马明哲,给袁庚汇报后,单身匹马到北京走审批,要牌照。
当时是困难重重,用了 2 年时间,补全了各种手续,才拿到这个可以经营商业保险的“牌照”,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合资建起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马明哲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时的平安保险只有 12 名员工,加上马明哲才 13 个人,在大股东工行的支持下,加上 13 个人的努力,成立第一年就营收 418 万元,利润 190 万。
宁愿下跪也不迁就
打造全牌照的金融帝国
金融圈有一个段子,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在多位国企老总面前说:我 42 岁时就当了行长,你们呢?马明哲听后笑着说:我 28 岁就当上了全国第二大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你王雪冰 42 岁当行长,也真不容易。
马明哲就是这样一个胆大、雄心大的利剑,有啥说啥,想啥干啥。当时的平安保险有个桎梏,马明哲虽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公司是国资控股,一些决定他做不了,得听从招商局的安排,这让他的一些想法不能实现。
于是,马明哲进行股权改造,让员工集体持股,与企业“俱荣俱损”。 1992 年,平安职工合股基金公司成立,马明哲以新公司负责人的身份担任平安董事长,实现了管理权的掌控。
接着他就发展了寿险业务,平安保险也从地区性保险发展成为全国性保险,率先在全国开展个人寿险营销,取得了成功。
在这之前,马明哲还经常出去考察,他萌生了做存贷、证券、保险等综合性金融的想法。于是, 1993 年,马明哲在员工大会上,明确了平安的发展策略:做综合金融,朝金融控股这条路走下去。
当时就有人反对,说现在的保险业务这么好,综合金融政策难度大,我们为什么要做?马明哲回答说:综合金融是全球发展趋势,是未来的必然之选。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他们需要一种能省时省力,多元化、个性化、一站式的服务。这些,只有综合金融能够做到。
马明哲好不容易说服了员工做综合金融,结果没过几天,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监管部门对平安的要求是:没有完成分业前,不审批新的产品和分支机构。
上面不给批牌照,马明哲也是没办法,只能先筹备干着。有次监管部门开会时,一个领导说:“保险公司就应专注在自己的保险上,把产险业务、寿险业务统统分开,信托、证券都剥离出去!有些人要搞什么综合金融?不是时候!”会场上,几百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指向马明哲。
枪打出头鸟,马明哲的压力也是非常大,但这是未来的趋势,不能放弃,他的策略就是“拖”,上面不给批牌照,但也没发红头文件说撤,就先干着。
为此,马明哲经常去找监管部门的领导,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见到领导后,刚一开口就被轰了出来,他那段时间经常是半夜回家。马明哲的手下觉得太憋屈:你成天在外面磕头作揖,为了说上几句话,站街上等到半夜,值不值?马明哲回答:“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我情愿给人家下跪!”
最后,终于拖到了 2002 年,国务院批准中信、光大、平安为 3 家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现在,平安已经手握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全牌照”,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全牌照企业之一。
去年的马明哲
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
“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这是马明哲经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拿到了金融全牌照,平安保险、平安证券、平安银行等先后开了起来,但靠他一个人肯定做不起来。
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当时平安的大股东是工行和招商局,投了 5300 万后,随着业务的增加,资金的短缺,平安在 4 年时间里没有给股东和高管分过红,后来股东也不投钱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明哲认识了摩根的高管,当时,摩根也在寻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第一次和摩根谈判破裂后,马明哲把团队拉到一个大排档吃饭,大家兴致不高,马明哲点了一支烟,悠悠地说:“看来,拿外国人的钱不容易啊。
有次,双方谈判破裂后,平安的人刚走就接到对方的电话,说还有资料没有拿回,有人刚要发火,高管孙建一立刻抢来电话:“分手都这么困难,我们不如再继续谈谈。”
后来,实在不行,平安把摩根的老对手高盛拉过来一起谈判,双方一下就看清了平安的小算盘,联合起来一起跟平安谈,平安一看要黄了的时候,没想到摩根居然同意投资,耗时一年后,投了 5000 万美元。
像这样的合作在平安的历史上有三次:
平安与摩根的合作,解决了发展综合金融最需要的资金问题;
与麦肯锡的合作解决了组织过于膨胀、分散之后的协同管理问题;
与汇丰的合作,完成了综合金融的全产业布局。
除了资金外,就是人才,马明哲的理论是,“河水湍急,我们为什么不请懂的人搭座桥,帮助我们过河?”
而这些搭桥的人就是外籍金融领域的专家,比如平安旗下陆金所的CEO计葵生是个美国人,之前在麦肯锡工作,马明哲见到计葵生后,用了 100 分钟说服了他。 2017 年,由计葵生带领的公司陆金所,已经成立 6 年,估值超过 2000 亿元。
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现在,平安的高管有60%是外籍,比如,平安集团负责金融科技业务的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是新加坡人;负责普惠金融业务的平安普惠董事长兼CEO赵容奭是韩国人;平安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罗中恒为前花旗全球零售银行总裁,他是澳大利亚籍。
当然,能挖来这些金融行业的专家,给出的薪酬也是惊人的,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的年薪是1285. 57 万元,陈心颖的年薪是1003. 34 万,面对巨额薪酬,有人就开始指责马明哲,马明哲说:“平安高管创造的利润够给他们发 500 年薪水”。
1988 年成立的平安保险,现在已经变成了平安金融集团,从开始 418 万的营收,到 2009 年 9357 亿的资产,再到现在5. 77 万亿的金融帝国,马明哲用 29 年时间,打造了一艘金融行业的航母。
但马明哲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